我天資平平,記性一般,此處省略1000字自謙的話。步入今天的主題:如何提高閱讀和觀影時的記憶力。
一、多讀多看多記憶。
斯蒂芬•金在《寫作這回事》 中寫道:“如果你想成為作家,有兩件事你必須首先得做到:多讀,多寫。據我所知別無捷徑,繞不開這兩樣。”同樣的,如何提高閱讀和觀影時的記憶力,無他法,最重要的也是多讀多看多記憶。畢竟所有的技能獲得都沒有捷徑,按《異類》和《一萬小時天才理論》這兩本書表達的觀點來講:付出一萬小時是你成為專業(yè)人士的必要途徑。能被你記住的東西很多都是你重復許多遍之后的結果。大家上初中、高中的時候肯定都有背課文的經歷,把一篇課文流利背誦下來的前提條件是你已經閱讀了一兩百遍了。有的電影臺詞或者書籍內容我能夠記得的原因也在于此。
多讀多看多記憶的另一個好處在于能夠融會貫通,將記憶串聯,比如有關暗戀的電影,我一下子就能記得《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情書》《海上鋼琴師》《東邪西毒》《四月物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旦能夠將信息串聯,記得也就牢了。但是融會貫通的基礎一定是多讀多看,只有達到某一個點,你的大腦會像微波爐“叮”的一聲,告訴你很多沉睡在記憶里的東西忽然間就蘇醒了,活蹦亂跳了。
二、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半年前我開始記錄下自己的時間開銷,有時候我想偷懶,不想每天都記,決定三天記一次,信心滿滿地覺得:三天內做的事情我肯定記得住啊。事實上,我只清楚地記得今天做得事情,昨天做得事情我記不太清楚了,前天做的事情我忘光了,一丁點都記不得了(除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發(fā)了一季度的獎金,取了錢大吃大喝了一頓)。有的時候我還會把今天和昨天做得事情混淆。
這些經驗告訴我: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力,也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我如果看了什么好電影,好書,特別有感悟的,我就會用本子或者Evernote做筆記。雖然筆記做的不太好,但好在我自己看得清楚。
三、克服一部分懶惰的天性。
人的天性都是好逸惡勞的。如果你想記得多,就要克服自己一部分懶散的天性,無論是多讀多看,還是記筆記這都是需要花時間、花耐心、花精力去做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太懶惰,什么都不愿意做,那估計能記住的東西真不多。你說你怎么都不記得手邊這本四六級單詞詞匯,原因是你壓根就沒有翻開來看過,那上帝都沒辦法幫助你。
四、自己思考過才記得牢。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各種信息,網絡、圖書、電影、電視、新聞、微博、朋友傳遞來的各種信息,我們接收到的信息常常是過量的,但是我們記憶有限,很多信息也沒必要記住。只有那種自己真正思考過的東西、真正理解的東西才記得牢。就跟背誦文言文一樣,只有懂得了它的意思,真正
理解它,你記得才牢,不易忘記。
五、先喜歡,才容易記得住。
人是很奇怪的自戀動物,自己喜愛的人事物總是記得更清楚。不信,你問問自己,那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戀人一定是你曾經深深愛過的人而不一定是深深愛你的人。所以如果你想讀書、看電影、背英文單詞記得住內容,可以先培養(yǎng)自己對這些東西的興趣和熱愛,不妨找些自己喜歡的書、電影、英文閱讀材料來看,這樣不僅讀的過程中心情愉快,還記得牢。
六、分享讓你記憶深刻。
分享是為了提高和完善自己。我高中數學一直很費勁,要很努力才能考個優(yōu)秀。像我這種數學水平的人卻有許多同學喜歡問我數學題,因為我很熱心地把自己所會的知識教給別人。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當我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學得更好,相當于復習鞏固了一遍自己的知識。有的時候我還會在教別人的時候找到更巧妙的解答方法。
而且你與別人分享的次數越多,你對自己分享的東西理解就越深刻,記得也越清楚。每一次的分享還會有新的感悟和發(fā)現,在與別人分享的過程中會有觀點的碰撞,你會收獲更多不一樣的東西。李笑來曾說過:“不要吝嗇你的時間,不要吝嗇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淺,記住,教別人等于自己學,只有學好的人才有可能教別人。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在知識上不吝共享的經歷,最終會讓你明白這是最好的助人為樂的方法,并且獲得的永遠是尊重!
七、永遠保持開放、好奇的學習態(tài)度。
我沒有什么閱讀書單,但是想讀和去讀的書卻會不斷出現。我常常在讀一本書的過程中發(fā)現其他想讀的書,然后就去找來讀。比如我看了斯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里面提到了小說《魔女嘉麗》以及后來拍成的電影。我就去圖書館找書,在網上找電影來看,然后對這個故事印象特別深刻,發(fā)現許多現在拍的校園恐怖片中大量借鑒了這個故事中的內容和細節(jié)。這本書后面還有作者推薦的閱讀書單,我根據這個書單找出《我打電話的地方》和《殺死一只知更鳥》等書在讀。比如我看《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之后就把書中提到的一些書和電影找來看,像講昆蟲家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基督山伯爵》的書和電影。再比如因為喜歡村上春樹,在他的影響下看了好幾本菲茨杰拉德的小說。我也會因為朋友的推薦看一些書和電影。當你對這個世界保持開放、好奇的學習態(tài)度時,你可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也因為這種彼此關聯的閱讀和觀影體驗,你記得東西更多更牢。
八、記住關鍵,巧用搜索引擎。
其實很多電影臺詞我記不全,多虧了谷哥、度娘等搜索工具。舉例來說,《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講痛苦的臺詞我真不記得,現在也不清楚,但是寫作的時候我就想起來,覺得能夠用在文章里。因為我記住了關鍵《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那段對話的場景:小女孩瑪蒂爾德又被父母揍了一頓,鼻血直流地站在家門前的走廊上,萊昂從外面回來,經過她身邊,給她遞了一塊手帕擦鼻血。我還記住了他們的對話是有關痛苦的。所以當我在搜索工具上打上“這個殺手不太冷,臺詞”,Enter一按,然后這段對話就出現了:
Mathilda: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
瑪蒂爾德:人生總是這么痛苦的嗎?還是只有童年痛苦?
Léon: Always like this.
萊昂:總是這么痛苦。
只要記住關鍵,再加上搜索工具的幫助,你記住的關鍵就像地里的西瓜藤,只要大力拎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大西瓜。
九、允許自己在其他方面記性差一些。
我對看過的書、電影、旅行過的地方好像記得挺多挺清楚的,但我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記性卻很差,我很多次因為忘記帶鑰匙出門把自己鎖在外面,很多次因為不知道手機、眼鏡放哪里,把家里差一點翻個底朝天。我不記得家里儲存的衛(wèi)生紙放哪了,不記得給花草施肥的營養(yǎng)液放哪了。后來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一回家鑰匙和手機就放在床頭柜的盒子里,還將一把備用鑰匙放在家門口,解決了被自己關在外頭的尷尬。我也不會強迫自己一定要記得生活中的這些事。這例子倒不能說明記憶是守恒的,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你在某一方面很上心很細膩,在另一方面就要允許自己粗心大意一點,這樣平衡一下,生活也不會被自己綁得太緊。不信你看,愛因斯坦雖然是個科學家,記得很多公式定理,可是他卻經常忘記打理自己,出現在哪里頭發(fā)總是亂糟糟的。
十、少熬夜,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時間。
我以前的同事經常通宵加班,記性都不怎么樣。問他電水壺放哪里去了,明明在洗手池邊,他卻告訴你在會議室。長期睡眠不足對記憶力的損傷科學家早就實驗證明了,我也不多講了。
比如牛奶、雞蛋、胡蘿卜、豆制品、魚類、核桃、花生、無花果等健腦食品。其他健腦食品大家自己去搜索下。中國人講吃什么補什么,不知道多吃豬腦會不會提高記憶力,大家不妨試一試。
(本文轉自豆瓣 作者:me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