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在哪里?要如何詮釋這些句子,才能找到其中包含的一個或多個主旨?
再一次,我們的重點在于挑出什么才是重要的。我們說一本書中真正的關鍵句中只有少數的幾句話,并不是說你就可以忽略其他的句子。當然,你應該要了解每一個句子。而大多數的句子,就像大多數的文字一樣,對你來說都是毫無困難的。我們在談速讀時提到過,在讀這些句子時可以相當快地讀過去。
從一個讀者的觀點來看,對你重要的句子就是一些需要花一點努力來詮釋的句子,因為你第一眼看到這些句子時并不能完全理解。你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只及于知道其中還有更多需要理解的事。這些句子你會讀得比較慢也更仔細一點。這些句子對作者來說也許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很可能就是,因為當你碰到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地方時,應該會特別吃力。用不著說,你在讀這些部分時應該特別仔細才好。
從作者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個論述中,闡述作者判斷的部分。一本書中通常包含了一個以上或一連串的論述。作者會解釋為什么他現在有這樣的觀點,或為什么他認為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嚴重的后果。他也可能會討論他要使用的一些字眼。他會批評別人的作品。他會盡量加人各種相關與支持的論點。但他溝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與否定的判斷.以及他為什么會這么做的理由。因此,要掌握住重點,就要從文章中看出浮現出來的重要句子。
有些作者會幫助你這么做。他們會在這些字句底下劃線。他們不是告訴你說這些是重點,就是用不同的印刷字體將主要的句子凸顯出來。當然,如果你閱讀時昏昏沉沉的,這些都幫不上忙了。我們碰到過許多讀者或學生,根本不注意這些已經弄得非常清楚的記號。他們只是一路讀下去,而不肯停下來仔細地觀察這些重要的句子。
有少數的書會將
主旨寫在前面,用很明顯的位置來加以說明。歐幾里得就給了我們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他不只一開始就說明他的定義,假設及原理—他的基本主旨,同時還將每個主旨都加以證明。你可能并不了解他的每一種說法,也可能不同意他所有的論點,但你卻不能不注意到這些重要的句子,或是證明他論述的一連串句子。
圣托馬斯•阿奎那寫的《神學大全》,解說重要句子的方式也是將這些重點特別凸顯出來。他用的方式是提出問題。在每一個段落的開始會先提出問題來。這些問題都暗示著阿奎那想要辯解的答案,且包括了完全相對立的說法。阿奎那想要為自己的想法辯護時,會用“我的回答”這樣的句子標明出來。
在這樣的書,既說明理由,又說出結論的書中,沒有理由說看不到重要的句子。但是對一些把任何內容都同等重視的讀者來說,這樣的書還是一團迷霧。他們在閱讀時不管是快或慢,都以同樣的速度閱讀全書。而這通常也意味著所有的內容都不太重要。
除了這些特別標明重點、提醒讀者注意哪些地方很需要詮釋的書之外,找出重要的句子其實是讀者要替自己做的工作。他可以做的事有好幾件。我們已經提過其中一件了。如果他發(fā)現在閱讀時,有的一讀便懂,有的卻難以理解,他就可以認定這個句子是含有主要的意義了。
或許你開始了解了,閱讀的一部分本質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懷疑是智慧的開始,從書本上學習跟從大自然學習是一樣的。如果你對一篇文章連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書能給你一些你原本就沒有的視野。
另一個找出關鍵句的線索是,找出組成關鍵句的文字來。如果你已經將重要的字圈出來了,它一定會引導你看到值得注意的句子。因此在詮釋閱讀法中,第一個步驟是為第二個步驟作準備的。反之亦然。很可能你是因為對某些句子感到困惑,而將一些字作上記號的。
事實上,雖然我們在說明這些規(guī)則時都固定了前后的順序,但你卻不一定要依照這個順序來閱讀。詞義組成了主旨,主旨中又包含了詞匯。如果你知道這個字要表達的意思,你就能抓住這句話中的主旨了。如果你了解了一句話要說明的主旨,你也就是掌握了其中詞義的意思。
接下來的是更進一步找出最主要的主旨的線索。這些主旨一定在一本書最主要的論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結論。因此,如果你能依照順序找出這些前后相關的句子—找出有始有終的順序,你可能就已經找到那些重要的關鍵句子了。
我們所說的順序,要有始有終。任何一種論述的表達,都需要花點時間。你可以一口氣說完一句話,但你要表達一段論述的時候卻總要有些停頓。你要先說一件事,然后說另一件事,接下來再說另一件事。一個論述是從某處開始,經過某處,再到達某處的。那是思想的演變移轉。可能開始時就是結論,然后再慢慢地將理由說出來。也可能是先說出證據與理由,再帶引你達到結論。
當然,這里還是相同的道理:除非你知道怎么運用,否則線索對你來說是毫無用處的。當你看到某個論述時,你要去重新整理。雖然有過一些失望的經驗,我們仍然相信,人類頭腦看到論述時之敏感,一如眼睛看到色彩時的反應。(當然,也可能有人是“論述盲”的!)但是如果眼睛沒有張開,就看不到色彩。頭腦如果沒有警覺,就無法察覺論述出現在哪里了。
許多人認為他們知道如何閱讀,因為他們能用
不同的速度來閱讀。但是他們經常在錯誤的地方暫停,慢慢閱讀。他們會為了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而暫停,卻不會為了感到困擾的句子而暫停。事實上,在閱讀非當代作品時,這是最大的障礙。一本古代的作品包含的內容有時很令人感到新奇,因為它們與我們熟知的生活不同。但是當你想要在閱讀中獲得理解時,你要追尋的就不是那種新奇的感覺了。
一方面你會對作者本身,或對他的語言,或他使用的文字感興趣,另一方面,你想要了解的是他的思想。就因為有這些原因,我們所討論的規(guī)則是要幫助你
理解一本書,而不是滿足你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