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閱讀,我覺得從本質(zhì)上和吃螃蟹是一樣的。螃蟹在吃之前廚師已經(jīng)做過一個處理了,你吃的時候是不是不分殼不分肉,一塊兒吃下去呀?不能吧?因為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有的有用,有的沒用,都吃下去不太好,因為螃蟹的結構比較復雜,所以要處理,吃的時候還要加佐料。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必須把這本書的內(nèi)容根據(jù)你的需要、你的角度對它進行重新處理和安排。什么是你要記住的?什么是不需要你記住的?什么是你需要理解的?什么是你可以不太理解的?什么是重點的?什么是非重點的?要搞清楚。
又比如吃酒席,一道菜一道菜上,你是一道菜跟著一道菜吃嗎?哪一樣都不遺漏,不管愛吃不愛吃,全部吃到家。不可以吧?應該有選擇吧?讀書也是這樣。「鴷,自己不動腦子。就好象吃酒席時只知道張著嘴巴,連手都不動,讓人往里倒。
絕對不能這么吃飯,也不能這么閱讀。閱讀就像吃螃蟹,一定要對其處理,這是閱讀的根本奧秘。
很坦率地說,我從來不講我讀書,我說,這一堆書我處理完了。但不是說賣掉,就像處理一個案頭工作,這些信息我處理完了。為什么呢?這些書經(jīng)過我腦子的處理,哪個是重點,哪個不重點,哪個上面需要劃點線,哪個
做筆記,哪個不做筆記,它經(jīng)過一番主觀能動的安排。說得文雅一點,叫做整理,把這些書整理完了。
如果你只說讀書,那就是跟著吃,跟著走。說處理、整理是什么?就像吃螃蟹,要進行安排: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沒用的?什么是重點?什么是非重點?什么該吸收?什么該創(chuàng)造發(fā)展?什么是需要記憶的?什么是可以略讀一下就可以的?什么是天才的?什么是平庸的?都要做一點心中的安排。
好比讓你當校長對書進行處理和整理,這種
主動讀書的第一層意義就是按照書籍本來的內(nèi)容、結構,完整地、全面地掌握它、懂得它和記住它。這是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學習要做的事情。一本物理書,一本外語書,一本地理書,書里有內(nèi)容,你通過這種主動的讀書,最終是要把里面所有的東西都掌握了,都記住。書中有章、節(jié)劃分,有段落劃分,有一系列整體和局部的結構,你現(xiàn)在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通過你的處理真正掌握它們。不要從頭讀一遍,沒有掌握,再從頭讀一遍,還是不清楚。
讀書的關鍵是什么呢?關鍵就是要搞清大結構,再搞清中結構,再搞清小結構,然后,總體掌握它們。我經(jīng)常和一些中學生講,讀書應該這樣讀。
好比你是當校長的,你到了一個學校,這個學校有一千多學生,一百多老師,還有好多校領導,一個領導班子。那么當校長的怎么才能比較快地把這個學校全面掌握呢?你肯定不能把老師、領導、學生名單都擺在這里,不分輕重順序,然后從頭一個一個地往下背,搞不清楚吧。如果我當校長肯定應該這樣,到了學校,先弄清楚大結構,我這個學校校一級領導主要有誰,我要搞清楚的。各個教研室的負責老師是誰,我要搞清楚。一共有幾個教研室?大概是什么情況,我要搞清楚。每個年級有幾個班,我要搞清楚。一共有多少年級、多少班,這不搞清楚了嗎?每個班的班主任我要搞清楚,這樣我就有了對全校的整體概念。
然后再深入了解:數(shù)學教研室的老師有哪幾個?生物教研室的老師有哪幾個?逐步逐步地把所有的老師都了解清楚。那么,還有一千多個學生怎么了解清楚呢?校長并不需要每個學生都了解呀!每個年級每個班的典型學生,最優(yōu)秀的或者最落后的,我做校長可以了解一下,是這樣吧?這樣,慢慢就對全校有一個越來越整體的概念了。
如果我這個校長當?shù)臅r間長,也可能過一段時間以后,全校所有的學生我都認識了。讀書一定是這樣,一定像當校長一樣,一本書來了,書的
整體結構是什么?它的序言、前言是什么?它一共有多少章、多少篇、多少節(jié),每章每節(jié)大概結構是什么樣的?先搞清楚一下。特別是當你要復習一本書,通讀一本書的時候,這種全局概念,從大結構到中結構,到小結構的安排是讀書的根本。
閱讀一本書也是一樣。這是一個重要的方法,掌握學習,掌握知識,掌握一本書,都要有這種結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