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閱讀使人靜心,也有人說靜下心才能閱讀,對于闊別學校已久的成年人而言,不少人已經閱讀上逐漸脫軌,以前老師要求讀完幾本書,寫下心得體會,培養(yǎng)閱讀習慣,一旦脫離這種環(huán)境,人們閱讀的主動性便日漸愈下。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逛了一整天書店,淘了十多本書,被虛榮充斥著走在返程路上,最令人滿足的時刻,不是翻閱這些書籍時,而是提著一大包書,眾人紛紛側目的時候。買書的瞬間,幻想著自己馬上就要踏上知識的征程,從此一騎絕塵,萬里馳騁,在閱讀中探尋靈魂的共鳴。
你腦中一定浮現(xiàn)過這樣的畫面:陽光下,一把藤椅,一杯茶,安靜坐著,焚香品茗,手捧一本書,可能是《芬尼根的守靈夜》,但更多的情況下可能是《哥哥那里不可以》。
可自己的心理明白,買書貪,讀書也癱。讀完這些書可能會錯過很多球賽,會少玩一局游戲,沒法在喜歡的UP更新視頻時踩到第一腳沙發(fā),但事實上在你通過新媒體網絡追逐所謂自己的興趣時,正是你與靜心學習和閱讀脫軌的過程。
作為成年人,閱讀機會逐漸減少,閱讀質量逐漸下降,閱讀的作用也不再明顯,對于物欲橫流內心空虛的人來說,靜下心來閱讀,正是為自己浮沉般飄零的靈魂,尋一處棲息之所。
一、別與世界落伍
步入社會,眾人紛忙,有每月催繳的房租,按時克扣的通訊費,水電氣的繳費單和吊命的生活費。每個人都在為了一切花銷而努力,因而有時間、有心情閱讀的機會越來越少,但大家的心理是焦慮的,賺的錢不夠花,突發(fā)疾病怎么辦,親友應酬怎么推。
其實閱讀遠沒有你想象中那么難,在
碎片化閱讀的今天,你不必隨時都捧著一本400頁的書籍四處奔波,不必再在報紙上檢索國家大事,運用起手機和電子設備,幾分鐘的空閑時間就能獲取更多渠道的知識。
√碎片化閱讀有好處:
1、信息精準簡練:不需要自己再進行提煉分析或總結。
2、閱讀耗時少:在幾分鐘的空余時間內,可以檢索到適合自己的關鍵信息。
3、信息量大:由于碎片化閱讀針對的知識點和閱讀點十分簡練精細,所以可以一定時間內輸出知識種類多、頻次高。
4、傳播途徑廣:電視媒體、電梯媒體、手機數(shù)碼、彈窗廣告、新聞推送、公眾號文章等等一系列線上渠道,均可以作為信息知識的傳輸載體。
×碎片化閱讀有壞處:
1、咀嚼過的知識:很多信息已經經過提煉和濃縮,屬于現(xiàn)成的結論型知識,沒有經過自己的推敲和思考;
2、知識點。河捎谥R精煉簡短,必然體現(xiàn)不出這個知識點的深層含義和延展空間,缺乏一定內涵;
3、質量參差不齊:信息輸出量廣,因而信息質量就有待考究,需要擇優(yōu)而取,標題黨、營銷號、毒雞湯等等信息,就是一大毒瘤。
二、腹有詩書氣自華
時代發(fā)展的很快,“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當代人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行業(yè)技術不斷更迭創(chuàng)新,要求人們的知識儲量也要不斷進行更新擴充。知識和技能的更新提升是為了應對更高效的生活節(jié)奏和
工作效率,這必然會引起一個人氣質與內涵的變換。閱讀的和學習的效果并當下立竿見影,而需要非時間的考量和沉淀,知識會不斷更替,但氣質卻會伴人一生。
白巖松說:我們讀書,最終目的都是讀到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焦躁的心平息下來了,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安全感,你會發(fā)現(xiàn)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來被無數(shù)人思考過,并且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答案。真正使閱讀成為一種愉悅而深刻的體驗的,是你從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中值得閱讀和記住的書,都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未來你更期待的那個自己。
三、謹以閱讀對抗成年人的孤獨
少年不識愁滋味,喝到酒是苦的,這是種很難喝的飲料。青年時,逐漸明白什么是孤獨,于是開始買醉、泡吧、K歌、蹦迪、熬夜、擼串,用盡一切喧鬧的手段,將其發(fā)泄。而成年人的孤獨是一種冗長的緘默,因為喧囂無用,緘默的發(fā)泄口不是一頓大餐也不是一場電影,而是需要尋到更多有同理心的平臺進行抒發(fā),而這個平臺,便是閱讀,看遍大千世事、閱覽紅塵風華。
不論是感嘆自己的渺小,還是品味到同樣的心緒情調,總會找到宣泄的渠道,翻書是靜的,漸漸躁動的靈魂也是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