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很多百年老報紛紛休刊,
紙質閱讀的未來成為讀者關心的話題,日前,“2015年中國圖書館年會展覽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閉幕,記者從展會上獲悉,上海圖書館的重點知識服務品牌——《全國報刊索引》致力留住紙媒的精彩,用數字復活百年前的經典紙媒。記者了解到,自1955年創(chuàng)立以來,該索引已成世界范圍內有較大影響力的近代報刊數字資源服務體系。
去年恰逢《全國報刊索引》創(chuàng)刊六十周年,在陸續(xù)推出《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和《字林洋行中英文報紙全文數據庫》的基礎上,《全國報刊索引》再次將珍稀館藏《新聞報》數字化,即將出版《中國近代中文報紙全文數據庫——新聞報》,在保護文獻資源的基礎上,為研究者提供更便利的信息服務,是創(chuàng)刊六十甲子之際的又一力作。
1893年2月17日,《新聞報》誕生于上海著名的“報館街”——望平街,由紳商張叔和、袁春洲等人與西方人合資創(chuàng)辦。1899年,福開森獲得該報產權,任命著名報人汪漢溪為總經理。汪氏父子苦心經營,不斷革新與突破,《新聞報》由此進入全盛時期,成為力能匹敵《申報》的大報。1937年上海淪陷后,該報不得不面臨日方的新聞檢查,太平洋戰(zhàn)爭后,《新聞報》被日方及汪偽政府控制,從此一蹶不振。1945年9月17日至1945年11月21日,該報短暫?1945年5月27日,《新聞報》被接管,結束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征程。
記者獲悉,該報為上海圖書館的重要報紙館藏,內容包羅萬象,對研究者有極大的吸引力。政治史研究者能獲取當時的國內外的時政新聞,經濟史研究者可查找半世紀的市價消息,文學史研究者會得到小說素材……在還未數字化之前,他們往往不遠千里,匯聚上海圖書館,在縮微膠卷機前仔細爬梳,以期獲得與研究相關的史料。如今,這一切將隨著數據庫的推出而更加便捷。(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