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當幼兒剛開始學習語言、文字時,第一步的牙牙學語是從"音"開始的。之后…相信我們都還有印象,就是剛剛上學的那幾堂課,老師會教我們識字——先發(fā)"音",再認識"形",然后才開始講解"義"的部份。
但是,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標準中,都沒有教學生正確的閱讀的內(nèi)容。而小學這個階段,卻對我們的一生起到?jīng)Q定性作用。我們閱讀所使用的漢字具有常用字非常集中的特點。
據(jù)語言學家統(tǒng)計,認識漢字1000個時,基本覆蓋范圍在90.00%左右;認識漢字2400個時,基本覆蓋范圍在99.00%左右;認識漢字3800個時,基本覆蓋范圍在99.90%;認識漢字5200個時,基本覆蓋范圍在99.99%左右。
現(xiàn)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三四年“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即他們閱讀一般讀物時只有不到1%的字不認識。
所以,原則上講小學三年級就具備學習快速閱讀的文字條件(臺灣的譚達式女士在臺北師范附小從一年級開始訓練快速閱讀)。
因此,在學習快速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一規(guī)律,一方面要在
識字量過關(guān)(3000字左右)的情況下盡早開始學習快速閱讀,另一方面要努力調(diào)動感性生活的形象儲備,充分發(fā)揮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的能力,這樣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證明,年齡越小的學生,在訓練快速閱讀時見效越快,成效越好,其原因就是較好地發(fā)揮了他們右腦的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功能正處于高峰期的優(yōu)勢;而年齡越大的學生,由于過去他們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規(guī)范下,長期依賴抽象思維,則大大壓抑了大腦右半球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的功能,訓練時見效越慢,成效越差。
根據(jù)上述原理,我們認為:學習快速閱讀的最佳年齡為小學四年級前后(即10歲左右)。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此時他們的識字量在3000個左右,已經(jīng)具備了學習快速閱讀的基本條件,再加上此時他們在
形象思維方面的優(yōu)勢,學起來非常輕松自如,仿佛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如果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學起來的困難就會越來越大。